第一章突兀起句,以怨天的口氣發(fā)端,指出當前王朝政治的災難是“謀猶回遹”,昏庸的國王是非不辨、善惡不分,結果“謀臧不從,不臧覆用”,表現出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憤慨和憂慮。第二章進一步指出,所以造成這種政治上的混亂局面,是由于一些掌權者嘰嘰喳喳、黨同伐異。他們“謀之其臧,則具是違;謀之不臧,則具是依”,因而詩人再次發(fā)出感嘆:這樣下去,不知國家要弄到什么地步!從而加深了第一章內容的表述。第三章,作者用“我龜既厭”這一典型的事例再次表示對王朝政治、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,并指出,朝廷上雖然“謀夫孔多”、“發(fā)言盈庭”,但都是矢不中的、不著邊際的空談。接著第四章又進一步說明,當前王朝的政令策謀,上不遵古圣先賢、下不合固有規(guī)范,而國王還偏聽偏信、不加考究,就使王朝的策謀更加脫離實際了。第五章作者又以諫勸的口氣說,國家各種人才都有,國王要擇善而從,不要使他們流散、消亡。這實是對周王發(fā)出了警告。最后一章,作者再次表達了自己憂慮國事的深沉心情,其中“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”三句,生動形象、寓意鮮明,寫出了自己焦慮萬狀的心態(tài),廣為后世所引用,早已成為著名的成語。
由上述內容,與其說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,不如說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詩更確切些。當然,政治諷刺也是一種政治抒情。作者以“謀猶回遹”為此詩中心議題,以對國事的憂慮為主線,以感嘆的語氣貫穿始終,從中把敘述、揭露、諷刺和議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來表述,從而形成了此詩主題明確、內容豐富和感情深厚的顯著特色。從謀劃的正邪、決策的當否,能看到政治的弊端以至國家的命運,表現了作者具有比較敏銳的政治洞察力,并憂心忡忡,如臨深淵、如履薄冰地為國事操心,表現了作者具有比較深厚的愛國感情,這些也就是此詩思想價值之所在。